企业微信

咨询微信客服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官方热线: 400-822-9510

快速登录

请完善公司名称
该公司名称已经注册过,贵公司是否已经安排其他人员负责了这个项目呢? 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立即设置

选择服务公司

首页 > 资讯百科 > 证客资讯 > 正文

干货 | 审核员从外行到内行,就这四个字的距离!

证优客 | 2017-07-14

证客君科普: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旨在“治病救人”。具体到生产过程中,意为“识别风险,给出办法”。可以归纳为:“望”定基调,“闻”收情报,“问”明方向,“切”下结论。

一、“望”定基调

1. 望”产品

产品(包括半成品)其实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地方。再好的生产线也是为了产品服务的。

以油漆件为例,其半成品(基材)为塑料件,不妨走到注塑机旁,拿起刚刚生产出的热乎乎的塑料件(小心别烫着!)观察一番。

观察什么?外观、尺寸、性能!

看看外观上有无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要知道产品也是人设计出来的,让你不舒服的地方一般也会让其他人不舒服,除非有其他特殊用途。

注塑件的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缺料、划伤、飞边,或者和其他部位不一样的地方(如下图)

1499995401572528.jpg

尺寸和性能非专业人士比较难“望”,但试着想象下这个零件会装在哪里(对手件是什么)?如果你来设计的话,会考虑哪些性能。

    再辅助现场操作指导书和检验设备,进行确认。

1499995461805524.jpg

2.“望”设备

接下来看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产品质量,工业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口诀:人机料法环测。

1499995539215466.jpg

    其中,设备是关键中的关键!

1499995617420369.jpg

    一个好的审核员心里都有一本账,这本账明明白白的写着这个行业最好的设备品牌有哪些?一般的设备品牌有哪些,不建议使用的设备又有哪些?

1499995672226834.jpg

    工业化的设备总是在重复着几个动作或者几个步骤,好的设备每一次重复与上一次相差很小,稳定性很高。控制这些动作和步骤的就各式各样的工艺。

3.“望”工艺

花了这么多时间,设备还没搞明白怎么看,你怎么又把我带到“工艺”这个大坑里!“工艺”何止千千万呀!

先别急,“设备”是靠各式各样的“工艺”作用到产品上的,要了解设备,你先要了解涉及到的工艺!

工艺虽然众多,但其祖宗无非只有七个!

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7个量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其他所有单位都可以通过这7个单位推导出来。

1499995762339237.jpg

这七个参数,请大家熟记于心,了解了他们,你就了解宇宙的奥秘,万物的根本了!

其实我们工业上常用的也没那么多,以注塑机为例,长度(螺杆动作位置)、温度(炮筒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就可以大体判定其工艺稳定性,进而判断设备好坏。

如Engel(注塑机品牌)的销售老总拍着胸脯对我讲,“小唐老师,以后你看到我们Engel的注塑机,炮筒温度设定与实际差1°以上,你过来找我。”

再比如说,如果你发现,你家注塑机的螺杆终止位置前后两模差1mm以上,你可以看看螺杆的磨损情况和止逆环的状态了。

四“望”、五“望”……还有好多想“望”不敢“望”的,实在是“望”不动了!!!请大家自行脑补!!!

通过以上的“望”,大体可以基本了解这家公司是个什么水平,生产线的风险有多大了,这就是所谓的“望”定基调。


二、“闻”收情报

“望”完了,我们来看看“闻”。

对于“闻”,其实很多人是有误区的,虽然很多时候是需要用鼻子去“闻”的,比如油漆线上,再比如内饰件,大众集团就有很多“金鼻子”!

但这里的“闻”其实是去“听”,to hear,比如“百闻不如一见”,要是理解成用鼻子“闻”,气氛一下子就暧昧起来了!

“闻”最好的状态就是安静的做一个聆听者。这其实是在“望”后你需要做(装)的。分享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次,笔者在一家油漆线看喷房的“风平衡”情况,看着“飘带”走了会神,愣了大概10几秒,旁边的工艺经理一下子就慌了,开口打破平静,“老师,我们这个风平衡有点问题”。

我一楞,心中转而一喜,脸上却装作毫无表情,一脸严肃状,说:“恩,我早就看出来了,来,小伙子,你具体讲讲!”

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审核人员、管理人员其实话不会太多。

要记住,只有当你掌握足够多的背景、情报时,才有利于你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要做到“多听少说”。有时候对方说着说着就慌了,老底就漏出来了。

 

三、“问”明方向

当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时,你得花时间去考虑,去筛选哪些是有用的“情报”,哪些是“假情报”,并注意不要被对方带跑偏,带到“坑”里,明确自己的突破口/方向在哪里?

这时候,该开金口啦!问是一个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开放式问题举例:这道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哪种类型占多数?这么多供应商,哪些让你比较头疼?

封闭式问题举例:

“我想问一下,这台焊接设备是时间模式控制的,还是深度模式控制的?你们公司的外购件,是按生产批次,还是进料时间来进行追溯的?

最后,注意下礼节问题,语气别太“冲”,还有,提问前,请举手!

 

四、“切”下结论

中医里的“切”指的是“切脉”,去“接触”患者,去感受其脉搏变化。在这里呢,也是去真真正正去接触、去触摸、去体会生产现场的审核/参观对象,也是我们下结论前的最后一步了。

正如之前讲的去观察(望)零件,这里更加直接,去接触,大众集团了除了有“金鼻子”,还有“金屁股”和“金手指”,“金屁股”是去感受座椅舒适度的,“金手指”是去体会零件间的匹配的。

在生产现场也是,在针得对方同意(安全考虑)前提下,可以去感受下产品,去做做操作工,以一线员工的角度去看看整个过程,去修偏接下来要下的结论。

当你提出一个改善措施的时候,要从执行者的角度去多想想,看看有没有可能给对方带来不便,可操作性差、无法落地的问题。

正如有的审核员,自己亲自去接触产品,去接触设备,以第一线员工的眼光去感受,最终给出可落地的建议/方法,实实在在帮助对方进行提升。


证客君温馨提示:“望”定基调,“闻”收情报,“问”明方向,“切”下结论。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安安静静的装会内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