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优客 | 2016-10-21
还记得这几年出现的“毒校服”事件吗?央视“3·15晚会”上屡屡曝光的H&M、ZARA这类快时尚品牌产品不合格现象,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纤维含量的不符 合、pH值、色牢度、甲醛等超标。就在近日,浙江检验检疫局通报了跨境电商在今年3至5月进口儿童服装半数品质不合格 ,标签中说含95%棉的实际全是聚酯纤维。国家标准委批准推出的国家标准的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以下简称“《标准》”),迄今已实施一年,家长是否感受到了变化,对孩子的校服安全真正有所了解呢?小优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此次高《标准》的出台,特别是湿磨、耐光、起球这3项标准可以媲美甚至赶超欧洲标准,业内人将《标准》称为“中 国校服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标准”,或许不久后,曾被吐槽的中国校服将成为市面上能购买得到的安全标准最高的童装。
此次颁布的《标准》,重点内容是要提高安全性能和内在质量,同时颁布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除了增加阻燃性能,附件锐利性要求,绳带要求,残留针安全性能指标,还在色牢度和物理指标增 加了由于夏装的耐光汗色牢度,起毛起球指标;而且在测试标准中对测试指标也大幅提高,包括少数高难度指标如:光照色牢度,耐光汗色牢度,起毛起球等有的甚 至超过欧洲标准。
然而,《标准》只是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的一部分。它在质量安全的角度规定了中国校服生产制造业的标线,但要完全实现规范校服市场、建构公正透明的校服采购系统、达成提升校园文化服饰礼育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其中,发挥家长群体的力量非常重要。
作为真正关注和迫切希望改善校园服饰质量的群体,家长理应积极行使的监管权利,参与到校服征订、采购、选用的流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监督校服的安全质量及采购透 明度。就像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怀化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所期望的那样,进一步开放家委会的监督力量,建立更加民主、公开、透明的校服选择和评 议制度,给孩子美的服饰教育和气质塑造——家长才是真正推动校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