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优客 | 2016-12-27
目前来看,二手车电商比较艰难走出一个BAT量级的企业,甚至连像汽车之家此类规模的垂直平台都几乎不可能出现,暂且不谈模式之争估值高低,仅从用户的口碑和品牌信任度这方面来看,显然不是一个等级上。例如两大C2C平台总是被事故车丑闻缠身,好不容易用打广告建立起来的口碑也在一点点被消耗完。客观来分析,主观原因是平台本身的检测环节不够严谨,客观原因其实是二手车一车一况,其鉴别难度堪比古玩市场,难免出现这种打眼的例外。
另一方面,二手车市场迟迟没有迎来预料般的大爆发,这跟无法建立用户口碑有很直接的联系,再加之一车一况的特殊基因,也就决定了这个行业更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服务,否则难以有大的发展。因此,一些具有国家属性的标签的机构站出来,希望能够建立二手车的公信力。例如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成立的“行认证”、北京瑞实万格检测技术公司孵化的“uc认证”。
首个针对二手车电商平台的认证标准颁布
近日,车云菌了解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的华诚认证中心发布了首个二手车服务认证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及其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同时颁发了第一张二手车服务认证证书,其范围内的网点和经鉴定的二手车均进行公示。车猫二手车成为首家通过该规范审核的企业。
据悉,华诚认证中心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汽车行业专业认证机构。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主机厂均选择华诚认证。今年10月份,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旗下的华诚认证中心起草了《规范》,向国家认监委备案并通过。
可以看出,此前出现的“行认证”和“UC认证”主要面对的主体是二手车传统市场和经销商,华诚认证中心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该规范主要适用于二手车电商平台,定位于认证二手车O2O交易服务平台的车猫网首先得到了第一张“牌照”。
需要注意的是:
1、该认证是对车猫杭州总部及三家自营店(杭州1号店、北京店、石家庄店)的审核。车猫加盟商家的认证不包含在内,需要再进行其它抽样检测。认证期限一年。
2、如果平台上发生与认证报告不符的交易,车猫以认证费用的10倍赔偿车主。
3、服务认证不只是设计到车辆,而是包含整个服务周期,从线上的接待流程,车辆在交易的过程中检测流程,到交易之后的回访机制、客户满意度的要求。更类似于4S新车管理的逻辑体系。
为什么检测需要权威认证?
目前无论是国内国外的、主机厂经销商集团甚至互联网的都在做检测认证,包括交易平台自身和独立的第三方检测中心两种类型,但用户并不认可,也没有形成所谓的规模效应。其原因有三:
第一,小散多乱,选择困难。实际上对于一个没卖过车的小白用户来说,很难抉择去信任哪一家,因为现在确实存在着检测认证影响力小,规模散,形式多、乱的情况。比如一个汽车城有很多车辆,一个车上贴着认证标有五六个,消费者的体验非常不好。
第二,自说自话,检测标准不统一。不论是168项检测还是328项检测,基本上都是自卖自夸,没有统一的第三方监督和审核。
第三,免费还是收费?商业价值有限。事实上做车辆检测认证需要有较高的成本的投入和技术支持,绝大多数检测认证甚至还要补贴四五百。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给B端车商增加顾虑,他们会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检测认证后面有没有挖坑设套的情况。而如果收费的话,就会衡量提供服务给他们创造的利益,比如C端用户的认可度。
而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除了能够提升用户的口碑,增加信任度之外,最重要的是让二手车这一非标产品逐渐的标准化,比如首先从检测环节开始入手,把每家电商平台的服务规范化,出台一套明文条例,让二手车市场透明化。
可以看到的是,凡是带有国家标签的检测机构都在争抢这一平台管控权,其实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各个认证标准的出台,也爆发出更多的问题。例如:
1、面对这么多认证机构,用户该去信任哪一家;
2、认证之后再出现问题,除了平台之外,检测中心还应担起什么责任,赔付给用户哪些保障;
3、认证的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服务体验,那机构应该如何去推行市场的接受和认知程度。
未来的认证体系会走向两端,一方面是消费者会自然根据服务标准删选出更有口碑的认证中心,另一方面是未来希望成立联盟组织,让联盟内的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做统一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