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优客 | 2016-12-06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在国外颇守规矩的著名洋快餐,到了中国后,却变得有些不老实,食品安全的弦并没拉紧,近年来相继被曝光食品安全事件。2014年上海福喜就因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并供应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知名餐饮企业,引发广泛关注。
出现质量问题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解决方式也很“傲慢”。今年7月,宜家因部分橱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发出召回通知,起初把中国市场排除在召回之列,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才召回中国市场的隐患产品;9月,韩国三星宣布,因电池缺陷问题,召回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销售的“NOTE7”型号手机,但不包括中国;日本东芝公司先后对存在质量缺陷的笔记本、彩电、洗衣机、手机等产品进行多次全球召回,却很少顾及中国市场……
“在不少消费领域,国内目前确实处于品质洼地的状态。”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国内消费者对于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高品质供给相对不足。商品和服务品质“内外有别”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消费市场供需错配的矛盾。
“洼地”只因标准低吗?
标准偏低或不够细致,只是国际市场消费品好于国内市场的部分诱因。市场需求、供给水平、监管方式等因素也在共同产生影响。有些商品在国内生产却不在国内卖,是企业出于“以需定供”的权衡。一些国际品牌之所以能搞“双重标准”,是国内监管体系不到位。
大米是普通家庭餐桌上的主食,这两年却成了国内消费者“海淘”的对象,甚至不惜花几十元1斤的高价从国外买大米。
“虽说口感有一定主观性,但客观看,与国内市场上的大米品质确实有差距。”大米品评专家刘厚清对记者说,他曾做过比较试验,打开一袋国产大米和一袋日本大米,先看大米的颗粒完整性,国产大米碎米粒较多;淘洗时,国产大米淀粉量偏大,日本大米一般淘洗2—3遍后即可淘清,而国产大米则需要淘洗7—8遍。
一碗白米饭,国外国内为何有此差别?
“标准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刘厚清说,在大米行业,国内不是没标准,且很多标准也不低,但标准不够细,很多以“产量”为导向的标准,侧重于“吃饱重于吃好”,已不能满足消费新需求。
在日本,大米育种、种植、收割、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这些标准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大米吃到消费者口里,还有稻米的清香”。比如,蛋白质含量是影响大米口感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大米蛋白质含量一般低于8%,而刘厚清曾拿国内多个品牌的大米做过测试,发现蛋白质含量普遍偏高,平均在9%左右,有的甚至接近10%。再如,为了保证新鲜度,日本加工的精米,一般只有3个月“赏味期限”,如此苛刻的标准在中国市场上很难实现。
“标准是市场上所有产品的合格线,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认为,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很多行业的标准偏低或者不够细致,是引发某些消费品领域“洼地”效应的诱因:一些在国外不合格的产品,成了中国市场的合格品;一些国外市场的合格品,成了中国市场上的优质品。